写在高考10年后
我2013年参加高考,一转眼,已经快10年了。
我曾经是中国教育和高考制度激烈的反对者,但最后还是走上了那条自己不喜欢的路,其中悲喜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2014年10月,我离开学校,对教育的关注也就渐渐减少。直到前几天,和一位朋友谈起教育和高考改革,他发给我一个链接,内容是“21世纪教育研究院民间高考改革方案2.0版(2009)”。这重新唤起了我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和热情,我认真地读了这篇文字,大概做了几点总结:
1.落实高校自主招生权
2.改革考试制度:探索大学联考
3.改革录取制度:择优、自主、推荐、定向、破格
4.高考报名社会化,将高考结果与高中学校隔离。
5.保障农村学生入学机会
而且这篇方案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改革阶段,包括2010-2015,2015-2020,2020及以后。可以说这个撰写于14年前的改革方案真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蓝图,但14年过去了,现在是2023年了,我们的教育,我们的高考又是什么样子了呢?
看看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些“高考百日誓师大会”上那些高中生宣誓的视频吧。那种声嘶力竭的叫喊背后传递出来的狂热,隔着屏幕都能灼烧你的手指,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这些人像是被传销组织洗脑控制,一种畸形的病态。我不禁问:好好的年轻人都被这些高考工厂洗脑成什么样子了?
我们应该怪这些孩子吗?不,我们应该反思的是,为什么这个社会会出现这样病态的现象?如果说他们疯了,那是谁把他们逼疯的?10年前的我会把矛头指向高考制度。但现在的我会更加深入地思考,高考制度以及高考狂热的背后,是社会阶级的巨大差异,是阶级之间社会地位的天差地别。即使没有高考,也会有其他选拔性考试或者制度让人疯狂。
我们来看,如果一个孩子高考失利,无法进入大学,ta可以选择的路无非就是进血汗工厂、送快递外卖以及做其他等等低端劳动。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高强度的劳动却比较低的收入,意味着没有社会地位被人瞧不起,意味着没有“五险一金”等社会基本保障,意味着无法获得城市户口……又可能面临什么呢?可能面临被雇主以严苛的管理制度压榨,面临着被拖欠薪水却无处伸张正义,面临着年龄增大以后失去体力连工都没得打……
所以,站在今天的维度,我不会单纯地指责高考制度,而是要去反思这背后的社会问题。不解决背后的社会问题,单纯地去改革高考,只能扬汤止沸。不去提高打工人的薪酬待遇、社会地位以及福利保障,只会让所有孩子都拼命往大学里挤,而终究大学的容量是有限的,只能是病态的恶性竞争。
我们能做什么呢?最最基本的,落实好《劳动法》,让劳动者不被拖欠薪水,不加班,双休日的权利不被剥夺;强制“五险一金”,让劳动者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;引导社会风气,尊敬每一位劳动者,让打工人不再被瞧不起,被冷眼,被歧视……同时也尽可能地通过种种方式,控制基尼指数在尽可能低的范畴。
让每个人,无论从事什么工作,都能活得有尊严而有保障,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。当清北学生和中专技校学生起薪相差不大的时候,当高级工程师和清洁工同样被尊重的时候,那些高考工厂就自然失去了他们的市场,谁还会为一个高考分数而拼命呢?